“这……”
“这样真的好吗?”
新夏始祖赵朝的埋骨之地,
极受新夏臣民敬爱推崇,称其对这个国家有“再造之功”的夏文王赵牧,正拿着一把铲子,在自家老祖宗的坟头上开洞。
旁边,
夏成王赵固正在给父亲扇风。
虽然父子二人都变成死鬼了,
但这并不妨碍赵固觉得父亲辛苦。
他有心替父亲分担劳动,但何博阻止了他:
“这种事,自然该由最亲近的后人做嘛!”
“而且你连庙号都没有,也配在始祖头上动土吗?”
于是,
赵固只能缩在边上,含泪看着父亲被迫挖开始祖陵墓上的封土,然后将鬼神带来的礼物,一件件的塞到补修的“随葬坑”里,又被泥土覆盖住。
那根树枝被栽种在旁边,很快就生长出了新的根系,笔直坚挺的扎在了地上。
夏王父子亲眼目睹了这一幕,
又知道自己此时是何等状态,
于是心里对鬼神的威能更是敬畏了。
生前他们可是基本不信这个的,
谁知道死了这么久,
还能沐浴神恩,诈尸起来。
当然,
即便知道了世间的确有神圣的存在,
两代夏王也一点都不后悔,生前对身毒各教重拳出击的行为——
看看我诸夏的神灵,
这般谦和,这般有礼,
一点都不凭着性子,随意的干预人间,将凡世众生当木偶泥像一样摆弄。
哪里像身毒那些淫祀的野神,情绪失控,脑袋浆糊得跟被信徒捅过一样!
幸好,
寡人生前虽未曾敬奉鬼神,
但也没有被那些野神诱惑到。
不然的话,
又该拿何种面目,去面对先人和来自祖地的神祇呢?
他们更是庆幸,
自己当初对嬴秦表示了足够的友好和支持,让嬴辟疆送给了自己一个神奇罐子。
不然的话,
又何至于有今日?
特别是赵固!
也许是因为血缘牵扯,
也许是因为他是个孝顺的人,
反正当他去世后,
赵固的魂魄就迷迷糊糊的就飘向了父亲的“文庙”,被小白罐暴风吸入,得以保全到现在。
虽说父子俩住一个罐头里面,着实有点拥挤。
可只要熬到今天,
那一切都是值得的!
……
“快点干活!”
“我还等着去其他地方玩呢!”
当夏文王因为内心汹涌的情绪,而放缓了手中动作的时候,何博在旁边催了他一下。
只见鬼神手里挥舞着不知从何处捡来的宽大叶子给自己扇风,翘着腿坐在旁边的大石头上,一副监工老爷的丑恶嘴脸。
“马上就好!”
“马上就好!”
赵牧赶紧回了一句,手下的铲子动的得更加迅捷有力了。
而等到“祖坟上动土”这件事情做完,
何博才站起身,开始焚烧那些古老的信件。
这些东西,
是他收到的,也是他要交出去的,
还是不用辛苦他人来插手了。
而等火焰慢慢的变小、熄灭,那被裹于火中的东西也化作缕缕青烟,飘入空中后,
何博便拍了拍手,转身向山下走去,没有再多停留。
……
赵朝的陵墓,
是一处依山伴水的地方,
近些年来,
新夏朝廷又在这附近挖掘了几个新的蓄水湖,使其更增添了几分湿润柔和之气。
如此的风景和凉爽,
在这样的秋日中,是很容易吸引别人来这里乘凉休闲的。
来自嬴秦的年轻人便应朋友的邀请前来,瞻仰新夏的兴起之源,以及当年秦太祖曾经攀登游历过的地方——
由于秦夏的交流,并不局限于政治,还有互换典籍史料、要从新夏引进人才去秦国等等额外往来,
所以当秦国使团浩浩荡荡的迈入阳关后,手持节仗的大使便分散了一些较为年轻,口齿又较伶俐的人,去往新夏的城邑中,让他们凭借能力,招募一些诸夏种子,跟自己迁移去西海。
谁能想到呢,
时隔百年之久,
西域的交南城都落寞了,
但“人才出口”的业务,仍旧蒸蒸日上?
当年的进口国,
如今也有能力出口自己的特色产品了。
于是,
当何博蹲在山间一处细小的水流旁边,想着自己要不要从这里“重新开始”,走出征服信度河第一步的时候,便跟前来游玩的秦夏之人会面了。
两个先王没有显形,只静静的跟随在何博身边,偶尔指着对面的几个人说:
“这是某某的子孙。”
“这个孩子,我曾是见过的。”
而对方一遇到何博,见他容貌俊美,肤色白皙,一看就知道出身不凡,便显露出几分热情来,询问他来这里是做什么的。
何博就说,“我来这里看我的朋友。”
“能和你这样的君子交好,那一定也是一名有德行的人吧!”对方配合的发出感慨,“那为什么此时不见他呢?”
何博哈哈笑着告诉他,“我这个朋友的坟头草都三尺高喽!”
“你还是不要见他的好啊!”
秦国来的人听了,有些惊讶,“这里是夏始祖的陵墓,也有其他人埋葬吗?”
一同到来的新夏伙伴就为对方解释起来:
“这里的风景很好,而且始祖当年要求简葬,所以建造的陵墓并不大。”
“而且时移世易,也是要考虑后人安寝之事的……所以这座山的周围,是允许百姓安葬的。”
至于存在盗发始祖陵的隐患?
开玩笑,
这里既然都能被当做民众游玩避暑景点了,
便可以看出,此地实际上没什么值得守护的财宝。
“始祖陵”说着高大上,
但新夏的子民心里清楚:
建国肇基之初,新夏何其贫困,哪来的人力物力,为始祖修建一个豪华的坟茔呢?
得到解释的秦人就唏嘘着说,“原来是这样啊!”
“不过我国太祖,也是这么做的。”
随后,
他就讲起了西海秦国的事,并且借着这个机会,诉说起了嬴秦和新夏相似之处,还做出总结——
反正,
新夏现在强大富庶,
嬴秦以后肯定也会强大富庶!
所以跟着秦国使团回去当“人才”,未来是绝对有保障的!
而为了吸引他人注意,鼓动起其心中的情绪,
说话的那名秦人专门将太祖嬴辟疆的故事讲了又讲。
不管放到哪里,
一位失去国家,被迫离开家乡,去遥远域外谋求生路的“末代王子”,在经历了漫长的跋涉,无数的艰难后,成功重建宗庙,复兴社稷的故事,
总是会引起许多人关注,并且钦佩的。
在西海,
因为嬴秦的长鞭已经鞭打了许多蛮夷,还将自己的武功传播到了罗马的耳中,
于是那里的诗人和学者,都赞颂起了这场由嬴辟疆主演的、由西海做背景板、由蛮夷鲜血做舞台的“王子复仇记”。
那已经被罗马控制住的马其顿国,
为了在之后预谋的反抗中获得秦人的支持,甚至还特意派出剧团,将这个真实的故事,编成了一场耗时长久,场面宏大的戏剧,以期待秦人被自己的诚意感动,从而伸出援手。
可惜秦人务实,
也不习惯希腊地区的戏剧风格,
并没有点头应下这样的请求。
而蛮夷尚且如此,
秦国内部,自然对嬴辟疆更是推崇。
作为一个域外立国还没有五十年的国家,嬴秦至今也才繁衍到了第三代。
为了巩固根本,
为了凝聚民心,
他们除了需要不断的胜利,让秦人得以傲视周边外,
也需要塑造一个“英雄”,作为人心中的偶像。
所以,
嬴辟疆这位太祖,自然要被大吹特吹。
在秦人的言语中,仿佛当年始皇帝去世后,直接换成嬴辟疆继位的话,指不定中原的上空,还要飘扬着玄鸟旗帜呢!
对此,
何博只是一边听,一边默默的记下面前之人,对嬴辟疆的各种吹捧,以及激动之时,吐露的一些“太祖秘闻”。
他打算等以后去了西海,钻到嬴秦的宗庙里,把嬴辟疆拽出来一一对账,看他的辉煌一生中,究竟成就了多少伟业。
“嘻!”
“反正刘邦那个老小子,要是听到别人吹嘘自己用蛮夷的血来洗脚、用敌人的头颅呈酒喝……估计也是绷不住的!”
“不过,能被后人这么使劲吹,也比赵朝这家伙的待遇好呢!”
对比起嬴辟疆,
公子朝就是吃了死的早,
那时候风气还较为纯朴的亏,
导致他的后人想吹这位祖先,为他的一生补充光彩,也不知道吹什么好。
只能调转话头,大力吹捧起夏文王了。
旁边的赵牧听到鬼神这样的嘀咕,只当对方是在暗中指责自己登基后,没有修缮始祖的陵墓,只顾着给自己修豪华坟头。
于是他羞愧的低下头,转过身去对着一棵大树面壁思过了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