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y7h2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大明嫡长子 > 大明嫡长子 第486节
    朱厚照嘴角勾了勾,“准了!”

    就让这个张璁去那边闹一闹。

    之后,其他的事情倒也没什么了。

    官员们陆续退下。

    朱厚照则吩咐刘瑾,“派人去找一找这个张璁,找到以后朕来见他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奴婢……带进宫里来?”

    这个问题么……他稍加思索了一下,摇头说:“在宫外安排一处地方吧。”

    张璁的职务不高,但是这次兵部尚书推荐到他头上的事情却相当重要。可他本人又没什么底蕴,没办法,只能皇帝来当他的底蕴。

    然而一个刚刚从七品知县升为从五品陕西道御史的小官,皇帝在宫里面说一些‘过分暧昧’的话,其实效果并不好。

    紫禁城就是紫禁城,这里有这里的氛围和规矩。

    皇帝也是规矩中的人,在这个地方,皇帝也要演好自己的角色,你言语、行为的奇怪会让人出戏。

    但是到宫外,私下里见面则不必有此顾虑。

    这些东西太细,但很关键,好在啊,他还是懂官场的。

    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恩难报

    正德四年六月,淮安府的事情果然发展成了难以掩盖的局面,锦衣卫最初还只是暗中行事,后来随着涉案人员的增多,便直接插手了。

    淮安府及少府成了‘重灾区’,不少四品以下官员被波及,取了性命的、贬了官的都有。

    这样的动作不禁让人想起一些洪武旧事。此类事多次发生,人们当然也明白当今天子对于贪墨之举严格的很。

    不久,吏部出调令,苏州府知府林庭(木昂)调任淮安府知府,苏州知府的缺则由德清知县姜雍顶上。

    新任的淮安府知府为林瀚次子,恰巧林瀚致仕归乡,这其中还真有些妙处。

    “人人都言林亨大非天子宠臣,原以为此番致仕便只是致仕,没想到,天子格外施恩,也算是个善终。”

    炎炎夏日,前往城外给林瀚送行的也非一般人。

    乃是左都御史张敷华和户部尚书韩文。

    张敷华与林瀚有些旧交,至于韩文,他与林瀚其实是同科。他们都是成华二年的进士。

    几十年风风雨雨过来了,不管中间有过什么不愉快,到了最后又何必在意那些?

    度尽劫波兄弟在,相逢一笑泯恩仇啊。

    七十六岁的林瀚此时就像个糟老头,就连眉毛都已经白透了,淡绿色的罗缎绸衣之下是略显佝偻的身影,他瞳孔其实有些奇怪,朱厚照觉得可能是有些白内障,不过老人家思路还是清楚的,待人接物、样样没有错处。

    张敷华也七十了,他身体一样不好,两年前生了一场大病,差点就去了,好在医馆大夫医术精湛,续了他一命。但估摸着……也没多久了。

    所以三人一坐下,张敷华便说:“泉山公此去,既是生离,亦是死别啊。”

    死别……

    林瀚低头望着茶杯里的波纹,久久不语。

    朱厚照穿越得久了,才慢慢明白离别对于古人的意义。

    尤其像他们这种情况,都是七十多的人,身体都不太好,这次分别以后,基本不会再见了,不是死别又是什么?

    “生前已无憾,何必怕两隔呢?”

    张敷华和韩文都笑了笑,“此言不错。”

    “泉山公,今日为你送行。可有什么未完之事,需要我二人代劳?”

    林瀚还真有,他抿了一口茶,带着几分正色说道:“皇上治国不足十年,其文治武功已远超多数帝王,仅论功绩,三代以来能说胜过我皇者,不足双手之数。但老夫身为礼部尚书,最为明白,陛下重利而轻礼,治国、用人往往以利为先,全然不顾礼数。这样……”

    林瀚说了句实在话,“这样能管一时之用,却容易为后世埋下隐患。君君臣臣、父父子子,这其中的礼节看似无用,实则极为重要。但陛下不重视,实为我心中之隐忧。长此以往,一旦后继之君,才能不如今上,怕是乱事将起。”

    “嘿。”韩文忍不住笑了起来,道:“来时还说呢,时人都以为泉山公非陛下宠臣,没想到陛下待泉山公极厚。今日听泉山公一言,方知泉山公也如此推崇陛下。人都讲貌合神离,泉山公与陛下应该叫‘貌离神合’。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。”

    三个老头子都畅快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明君在位,国泰民安,本身就值得让人开心了。

    “贯道兄言重了。”林瀚摆摆手,“在下也不是毫无眼力之人,陛下是睿识英断、聪明绝顶,这一点谁又不知?况且理政勤奋、待民如子,不论旁人怎么说,在我林瀚心中,天子都是自古少见之明君。但臣子事君以诚,便是一些在下觉得当谏的地方,那还是要谏的,说貌合神离,绝非如此。至于犬子,一切还要看他的福分了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已经嘱咐吏部,及时禀奏利瞻(林庭(木昂)字)在淮安府为政之举,只要记得执政为民四字,想来利瞻也会有一番前途。”

    提起这个,林瀚也是十分感激皇帝。

    他第一次听到这事的时候,其实心中还有些酸楚和懊悔,就是觉得以往应该更理解皇帝一点。

    因为不管如何,他作为礼部尚书侍奉皇上也好几年,相处的时间在这里呢。而且这位皇上还与之前的不同,就是他们能经常见着面,

    宪宗、孝宗不是经常召见臣子的。

    虽然说吵了不少,但天子并没有把他怎么样。仅凭这一点,林瀚就对皇帝是感恩戴德,再加上还略微照顾了他的儿子。

    “君恩难报啊。”

    最后便只有这四字。

    京里的这道旨意也是刚刚出去,到了以后,林庭(木昂)还要准备数日才能启程前往淮安府。

    林瀚已经遣人递了信到苏州,反正他要南下回福建,便让他的儿子等他几日。

    有些话,

    需要当面说。

    淮安府离福建太远了,而且他本身年纪也大了,儿子在外做官不能随意回家,他也害怕一不小心最后一面见不上,那有些话就说不出去了。

    林瀚还是走了。

    一代礼部尚书,到最后就是车马一辆、随从数人。

    出入京师的这条大道似乎总是这样,旧人去、新人来。

    “以泉山公为例便可看出,陛下用人并不唯逢迎之辈,便如公实兄(张敷华字)这左都御史也是久任,正是因为陛下知道公实兄为官,也是以百姓为先。”

    张敷华、林瀚、章懋以及那个脾气更为古怪的林俊,他们这四人被人称作‘南都四君子’。

    便是因为他们的风骨。

    章懋不必提,他是左副都御史,张敷华一旦致仕,朝中内外都知道接任的必是他。因为皇帝几次都会用章懋来监察拨银的使用,对其分外信任。

    既然同为四君子,张敷华和林瀚二人也不会差到哪里。

    “只可惜我年老体衰,比德懋(章懋字)还年轻两岁,却远远没有他的精力。这总宪之位也该让贤了。”

    韩文的身体则贯来不错,他上前扶了一下。

    张敷华继续讲:“近来,陛下不是又提了那个山阳县的知县吗?那也是头倔驴。所以亨大的忧虑,我倒是没有。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、数百年啊。”

    韩文说:“陛下要摸清陕西草场的状况,兵部倒是推荐了个合适的人。公实兄即便想走,也等等。”

    “等等?此事至最后,也是一道圣旨,令所占之人尽数清退草场。”

    “怕不只是草场,便如淮安府这次的案件一样,天下事要么不究,一究便是接着线、连着网,一环扣一环,环环逃不得。”

    张敷华有些惊诧和一贯的悲观,“真要那般……可不是小事啊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确实不是小事。

    朱厚照在宫里签了一道圣旨,令王守仁回京。

    一是因为他的父亲快到京师了,有条件的话,可以让他们父子团聚。

    二是,接下来的事实在重大,他得当面和王守仁讲清楚。

    同样的圣旨也给到了平虏伯周尚文。

    此时入京的张璁,只是兴奋于自己可以升任陕西道御史,并不明白等待他的是什么。

    再次回到京中,他去了南城,找到了当初在会试之时认识的那个老人家。

    可惜再见面,物是人已非,他想象的是如老友一样相逢,但他已为堂堂御史,老人家却只是个私塾先生,所以其实是距离很大。

    张璁略有失望。

    沿街之旁,一辆马车上,朱厚照掀开帘账,瞧见了这么一幕。

    “此人便是张璁?”

    这是一个女声,说话的乃是王芷。

    “不错。”皇帝收回折扇,帘子也落下,“他那短短的几百字,现在于京中六部九卿之间都有名气。便是朕看了,也会觉得心惊胆战。”

    “似乎……也并无奇特之处。”王芷刚刚也瞧了两眼,仅是寻常人样嘛……

    朱厚照用扇子轻轻敲了一下她的脑袋,“可不兴以貌取人啊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实话实说嘛。还有,他那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陛下也该三思。”

    “何止三思?早已百思、千思过了。这桩事不做,大明便永远如被束缚双手的巨人,有力也使不出的。”

    其实历史的兴替是无法更改的,强盛如汉唐也终归尘土,大明也是一样,所以想得那么多干什么?

    反正就这么耗下去,什么也不干,大明最后也根本没什么万世的基业。

    既然如此,不如放开手来试他一试。

    怕他个鸟。

    王芷总归还是有些紧张,无知者才无畏,她知道一些事情,所以更加明白此事干系,“陛下若是觉得张璁不够,可以派威宁伯一同前往。到时我可暗中协助二哥,以助陛下成事。”

    “有这番心意便好。但这件事,不在去的人的官位大小,而在于勇气与意志。总之,等朕见了他再说。”

    不久后,刘瑾在马车的外面低声禀告:“陛下,奴婢已经此人带到那里等着了。”

    “知道了。芷儿,你随朕去吧,反正你也无事,一起听听。朕其实觉得此人是有几分才能的。”

    王芷轻轻颔首,“陛下既然如此看重,那自然是要瞧瞧。”